Skip to content

renminbi

一跌再跌!曾搞垮中國品牌的美國巨頭要敗退中國?(組圖)

寶潔公司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存在。一方麵作為一家美國公司,寶潔可以說已經“滲透”進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舒膚佳、潘婷、佳潔士,還是汰漬、碧浪,這些常見的生活用品品牌全歸寶潔所有,寶潔也借此成為了快消領域的王者。另一方麵,寶潔進入中國市場後為了迅速霸占市場,開始對中國民族品牌“下手”,進行並購的“斬首”策略,讓許多國人感到氣憤又惋惜。

為霸占中國市場,寶潔花1.4億搞垮中國民族品牌

“熊貓”洗衣粉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1990年,“熊貓”洗衣粉年產量達到6萬噸,市場占有率保持在10%左右,一直穩居全國洗衣粉前三甲,一度贏得了“北有熊貓,南有白貓”的讚譽。然而隨著寶潔進入中國市場,開啟了其並購的“斬首”之路後,“熊貓”品牌就開始了其“寄人籬下”的生活。1994年,“熊貓”洗衣粉的娘家——京日化二廠與美國的寶潔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寶潔以65%的股份實現控股,並花1.4億元買斷了“熊貓”品牌50年使用權。

然而在買下了中國響當當的民族品牌後,寶潔卻開始“雪藏”熊貓牌洗衣粉,導致銷量急劇下降。被榨幹的熊貓已經毫無利用價值,因此寶潔又向中方提出中止合資,但“回家”了的熊貓卻因此喪失了市場競爭力,隨後淡出人們的視線。寶潔就借此通過品牌組合競爭、收購競爭對手等手段,趁機壟斷中國市場。僅在2016年,寶潔就在中國市場拿到了158億美元,約人民幣1027億元的營業收入。

寶潔跌落神壇:營業額倒退十年。小編老錢徽NGLL00信近期分享:4月18號早盤提示300077國民技術,漲幅高達48%;4月20日提示分享同洲電子,連獲漲停,喜獲益超46%;4月24日早盤提示浪潮軟件600756,連續翻紅,漲幅超22%;每個交易日分享三支利好個股,願與君共贏股市!

不過,沒有人能永遠站在時代的頂峰。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寶潔這家擁有181年曆史的快消巨頭正在跌落神壇。在寶潔最近發布的2018第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3月底的九個月時間裏,寶潔淨利潤同比下降了40%。這個下滑速度幾乎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更加糟糕的是,自2012年以來,寶潔的收入就維持在800億美元左右,幾乎增長停滯。2017年財年寶潔的銷售額僅為651億美元。

為了挽救慘不忍睹的業績上,寶潔給自己找了一條“減減減”的道路。2017年8月,寶潔宣布將繼續縮減品牌總數從超200個減少到65個左右。可以說,那些曾經被寶潔高價買回來的品牌,如今正不得不用大減價的方式一個個賣出。然而這幾乎於事無補,寶潔的銷售額和營業水平仍然一跌再跌,甚至倒退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

盡管寶潔拿出了“壯士斷腕”般的決心,但仍然沒能徹底扭轉寶潔的頹勢。隨著信息傳播渠道和商品零售渠道進入碎片化時代,消費群體也開始分化,此時不僅寶潔的產品不再能滿足分化的消費者需求。因此對於寶潔來說,勢必需要一場極具勇氣與智慧的變革,才能捍衛住自己已橫跨三個世紀的榮譽。

回國之後:我在中芯國際的往事 兼論中芯的競爭力

  作者 梁昌年  導讀:以下評論來自我們會員投的晶元公司創始人。這個產業需要技術/人/時間的積澱,很難跨越式發展。他們也是在摸索了數年,交了很多輛賓士車的學費之後,才做出了細分領域唯一能量產交貨的產線。

李嘉欣曬照背景似公園 其實是夫家5.6億豪宅(圖)

    李嘉欣豪宅  據台灣媒體報道,李嘉欣2006年公開與富商許晉亨的戀情,不久后即結婚生子,將生活重心轉往家庭,1日下午她曬出一家玩樂的照片,背景看似公園,其實是價值約5.6億人民幣的自家豪宅,引髮網友驚呼。

大S懷三胎卻丟了減肥代言?廠商:合約期間三度懷孕

    大S和汪小菲  據台灣媒體報道,大S今年初才宣布減肥成功,在2個月內瘦下10公斤,不久后又鬆口稱懷了第三胎,未料近日卻傳出因代言表現不佳,減肥產品廠商已證實不再續約,知情人指大S在合約期間三度懷孕,令廠商傻眼「像被丟一邊」。

從1億到1萬:中國式投資陷阱全梳理(組圖)

投資最難的技術不是賺取收益,而是控製風險。如果做不好風險管理,積累再多的財富都可能化為烏有,從1萬到1億可能需要一輩子,但從1億到1萬有時卻隻需要一瞬間。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形成了投資範圍和倉位的嚴格限定,比如,很多銀行在投資債券的時候,隻能投AA級以上債券;保險投資單一股票不能超過總資產的5%;又比如公募基金投資同一公司發行的證券合計不得超過產品淨資產的10%等。這些風控措施讓機構一般不至於血本無歸。

但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知識不完善,缺少投資紀律,很容易把雞蛋壓在一個籃子裏,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尤其是這幾年,監管相對寬鬆,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而且形式越來越複雜,別說一般個人投資者看不明白,很多專業機構投資者都是霧裏看花。

有幾個案例對我觸動特別大。第一個是錢寶網的受害者,南京某高校的一位院長,自己的兒子因為購買錢寶產品欠下上千萬債務,最後父子倆不堪重壓,先後自殺。第二個是某位非常知名的明星,和我還有一點交集,對金融不太懂,就聽別人的推薦買了幾百萬P2P,結果後來那個平台跑路了。第三個是我身邊的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2016年的一天突然告訴我,五千萬投資了一個新三板產品收不回來了,那個產品的名字我從未聽聞,事後證明就是詐騙。

這幾件事讓我很震驚,如果連大學教授、明星、企業家都對風險沒有意識,現實中得有多少的無辜老百姓因為踩雷而傾家蕩產?我們整個社會真的需要上一節投資風險的基礎課。今天我們這篇報告為大家梳理了主要的八種投資陷阱,然後分析了他們的一些共性,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

從1億到1萬:中國式投資陷阱全梳理(組圖)

投資最難的技術不是賺取收益,而是控製風險。如果做不好風險管理,積累再多的財富都可能化為烏有,從1萬到1億可能需要一輩子,但從1億到1萬有時卻隻需要一瞬間。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形成了投資範圍和倉位的嚴格限定,比如,很多銀行在投資債券的時候,隻能投AA級以上債券;保險投資單一股票不能超過總資產的5%;又比如公募基金投資同一公司發行的證券合計不得超過產品淨資產的10%等。這些風控措施讓機構一般不至於血本無歸。

但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知識不完善,缺少投資紀律,很容易把雞蛋壓在一個籃子裏,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尤其是這幾年,監管相對寬鬆,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而且形式越來越複雜,別說一般個人投資者看不明白,很多專業機構投資者都是霧裏看花。

有幾個案例對我觸動特別大。第一個是錢寶網的受害者,南京某高校的一位院長,自己的兒子因為購買錢寶產品欠下上千萬債務,最後父子倆不堪重壓,先後自殺。第二個是某位非常知名的明星,和我還有一點交集,對金融不太懂,就聽別人的推薦買了幾百萬P2P,結果後來那個平台跑路了。第三個是我身邊的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2016年的一天突然告訴我,五千萬投資了一個新三板產品收不回來了,那個產品的名字我從未聽聞,事後證明就是詐騙。

這幾件事讓我很震驚,如果連大學教授、明星、企業家都對風險沒有意識,現實中得有多少的無辜老百姓因為踩雷而傾家蕩產?我們整個社會真的需要上一節投資風險的基礎課。今天我們這篇報告為大家梳理了主要的八種投資陷阱,然後分析了他們的一些共性,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

從1億到1萬:中國式投資陷阱全梳理(組圖)

投資最難的技術不是賺取收益,而是控製風險。如果做不好風險管理,積累再多的財富都可能化為烏有,從1萬到1億可能需要一輩子,但從1億到1萬有時卻隻需要一瞬間。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形成了投資範圍和倉位的嚴格限定,比如,很多銀行在投資債券的時候,隻能投AA級以上債券;保險投資單一股票不能超過總資產的5%;又比如公募基金投資同一公司發行的證券合計不得超過產品淨資產的10%等。這些風控措施讓機構一般不至於血本無歸。

但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知識不完善,缺少投資紀律,很容易把雞蛋壓在一個籃子裏,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尤其是這幾年,監管相對寬鬆,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而且形式越來越複雜,別說一般個人投資者看不明白,很多專業機構投資者都是霧裏看花。

有幾個案例對我觸動特別大。第一個是錢寶網的受害者,南京某高校的一位院長,自己的兒子因為購買錢寶產品欠下上千萬債務,最後父子倆不堪重壓,先後自殺。第二個是某位非常知名的明星,和我還有一點交集,對金融不太懂,就聽別人的推薦買了幾百萬P2P,結果後來那個平台跑路了。第三個是我身邊的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2016年的一天突然告訴我,五千萬投資了一個新三板產品收不回來了,那個產品的名字我從未聽聞,事後證明就是詐騙。

這幾件事讓我很震驚,如果連大學教授、明星、企業家都對風險沒有意識,現實中得有多少的無辜老百姓因為踩雷而傾家蕩產?我們整個社會真的需要上一節投資風險的基礎課。今天我們這篇報告為大家梳理了主要的八種投資陷阱,然後分析了他們的一些共性,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

細算中美經貿賬,美對華貿易逆差到底有多少?(圖)

作為世界排名前兩位的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的經貿關係牽動著市場神經,受到全球矚目。尤其是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讓兩國經貿的一些熱點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美對華貿易逆差是怎麽回事?中美雙向投資究竟誰更受益?中方知識產權保護有沒有傷及美企?中美之間,誰在真正維護多邊貿易和自由貿易?

把中美經貿關係中的這些基本問題理清楚、算明白,有利於準確把握兩國經貿關係的來龍去脈、促進中美雙邊經貿平衡健康穩定發展。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部分專家,共同算一算中美經貿的幾筆細賬。

美對華貿易逆差到底有多少?

根據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貿易增值計算方法,美對華貿易逆差規模至少要比美方公布的數字少1/3

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為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2758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究竟有多少?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差異?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認為:“目前的美中貿易狀況是市場形成的,歸根結底由中美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決定。如果考慮到統計方法、轉口貿易、服務貿易等因素,美中貿易逆差實際上沒那麽大。”

從統計方法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某一產品的生產流程通常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美國算法堅持將全部順差都統計在終端產品出口國的頭上,無法客觀反映貿易失衡與價值分配。以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貿易增值計算方法為據,才能真正顯示一國在價值鏈中的獲利情況。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說,以蘋果手機為例,目前在中國加工組裝的蘋果手機,大量配件是從韓、日等地進口,“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實際上包含了美對日、韓等國的部分貿易逆差。”根據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貿易增值計算方法,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規模至少要比美方公布的數字減少1/3。

從轉口貿易看,中美兩國貿易中有一部分是第三方轉口的。在貿易統計中,美國把中國香港轉口貿易額籠統地計算在中美貿易裏,但這其中有很大比例是中國之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過香港的貿易轉口。另一方麵,美方在做貿易統計時,出口金額按離岸價格計算,進口金額按到岸價格計算,從而將裝卸、運輸和保險等費用的雙倍數額計入對華貿易逆差。

從服務貿易看,美國政府公布的貿易數據隻包括貨物貿易,並沒有反映服務貿易,而中國正是美國服務貿易的最大順差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美國服務業對華出口增長了5倍。2017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541億美元。“如果僅從貨物貿易角度來討論中美貿易失衡,而忽略了兩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全貌,失之偏頗。”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鬆成說。

可見,美中貿易逆差既是客觀存在,也有統計假象;既是市場作用的結果,也與美國政府限製對華高技術出口大有關係。美國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如果美國放寬對華出口管製,其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美國稅製政策也不利於美增加出口。

事實上,不隻對中國,美國對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存在貿易逆差,這是產業結構和競爭力的體現。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在這種“提前消費”的需求環境下,美國必然依靠進口來彌補國內生產的不足,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貿易逆差。

此外,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客觀上需要通過貿易赤字向全球提供美元,以平衡國際收支,減輕美通脹壓力。美國可以直接用美元換取實物資源,並通過資本回流彌補“儲蓄缺口”。美國位居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又擁有強勢貨幣,能從其他經濟體進口大量質優價廉的產品來維持較低通脹率,其中就包括大量中國商品,而這些又好又實惠的外國貨也提高了美國消費者實際購買力。對美國而言,這是受益,而不是吃虧。

美企在華投資利潤高不高?

美資企業全球海外分支機構銷售總額增長的1/3來自中國市場。近兩年美企在華銷售額增速繼續跑贏其全球水平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在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385家,同比增長8.7%,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10.1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美國在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55家,同比增長43.7%。

對不少美資企業來說,中國市場已成為其業務增長源的大頭。絕大多數在華美企業績良好,中國市場是其重要增長點和利潤中心。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5年在華美企實現銷售收入約5170億美元,利潤超過360億美元。

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間,美資企業全球海外分支機構銷售總額增長的1/3來自中國市場。同時,美資企業在華銷售額增速在2016至2017年間繼續跑贏其全球水平。

美國企業來華投資本應是互利共贏的,但如果細算賬,美方獲得的實惠更多。

還是以蘋果手機為例,蘋果公司通過全球生產布局,將手機的組裝和製造放在中國,降低了生產成本。中國企業雖然承接了幾乎全部蘋果手機的製造,但從中獲利有限。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一部蘋果7手機,在價值153.88美元的核心電子元器件中,中國僅1家公司參與電池供應,價值約2.5美元,而美國企業僅在提供核心元器件一項上就賺得64美元。

再以汽車為例。2017年,美國通用汽車及合資企業全年在華零售銷量突破400萬輛,已超過其在美國本土銷量。通用汽車去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通用汽車在全球最大的市場,第三季度中國銷量占集團總銷量比重為42.38%,增速達12.3%,而通用北美部門的汽車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16%。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說,中美開展經貿合作,既是雙方優勢互補的自然結果,也是國際產業分工、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選擇。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係和高素質、低成本的勞動者隊伍,而美國的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強,服務業發達,占據全球價值鏈上遊,“雙方已形成高度互補關係,這是中美進行務實合作的強大基礎。”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始終認真履行承諾,是多邊貿易、自由貿易的積極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認為,在利用WTO規則解決相關問題方麵,中國發揮了模範作用,維護了多邊貿易體製的權威。反觀美國,白宮在國際關係上不按規矩出牌,屢屢無視規則、不守承諾。這次,美國借“301調查”對華發動貿易戰,“一定程度上說,是本屆美國政府保護主義思想嚴重情緒化的反映。”

“中國製造2025”存在市場準入歧視嗎?

已有多家美國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中國製造2025”不存在限製性、歧視性和排他性內容

“美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製造2025’橫加指責,並把製裁火力對準‘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的航空航天、汽車、化工和信息產業,其理由是中國產業政策存在市場準入歧視。這是美國政府基於錯誤事實做出的錯誤判斷。”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說。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從本質上看,“中國製造2025”與美國“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並沒有什麽區別。“中國政府多次公開表示,以開放心態、創造開放環境來推進‘中國製造2025’,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不存在限製性、歧視性和排他性內容。”

黃群慧舉例說,目前,已有多家美國企業參與到“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中,如美國佐治亞理工與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合作開展聯合研究和人才培養,GE公司與哈爾濱電氣集團在燃氣輪機製造領域開展合作。在組建製造業創新中心方麵,國家增材製造創新聯盟已有3家海外成員單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說,在很多戰略性產業領域,中美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共生共榮的關係。中國從美國等國家采購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然後加工組裝再出口到美國或者第三方。中國是美國汽車零部件第三大出口市場、建築設備第二大出口市場、智能電網產品第七大出口市場、可再生能源產品第八大出口市場。對美國來說,限製或禁止部分零部件或產品出口中國,對雙方的企業都會造成傷害。

美企對華投資有沒有遭遇強製性技術轉讓?

中美企業之間進行技術轉讓,完全遵循公平、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是雙贏之舉

在日前美國公布的所謂“301調查報告”中,美方認為中國使用合資要求、股比限製和其他外商投資限製來強製或迫使美國企業轉讓技術。那麽,中國是否存在強製性技術轉讓問題?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在中國外資管理相關規定裏,從來沒有強製外資企業向中國合資企業或者向合資方轉讓技術的要求。“中國製造2025”以及相關政策中,也沒有任何強製外國企業轉讓技術的規定。企業是通過自主開發獲得技術還是通過商業合作獲得技術,都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中國政府從未幹預,也不會做出限製性的規定。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中國走的是法治化市場經濟道路,市場經濟最看重契約精神,中美企業之間進行技術轉讓,完全遵循公平、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是雙贏之舉。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指責中國汽車產業政策違背了WTO原則,並認為中方‘竊取’了美國企業的技術。其實美方忽視了中國汽車產業在不同階段發展的特性,也忽視了中國市場為美國汽車產業做出的貢獻,而他們對所謂‘不公平原則’的認知也是錯誤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說。

董揚認為,美國政府不能把兩個汽車產業發展狀況相異國家的產業政策以公平名義畫上等號。中美國情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就汽車行業來說,外國整車企業要求獨資的呼聲並不高,因為中方的資源、人力等要素在合資企業的貢獻度越來越大,中美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合資或合作經營,目的是“大家一起幹、一起賺”,通過這類方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在華獲利頗豐,很多美國公司據此獲得了遠超其本土的營收。換言之,美資企業來華淘金,不是“虧大了”,而是賺得“盆滿缽滿”。

中方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獲取了貿易利益?

麵對亞洲金融危機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也沒有通過匯率貶值謀得額外貿易優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不斷完善有目共睹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總有一些美國機構給中方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

“自從3月份美國提出對我國加收關稅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沒受到影響。這一點從近期公布的一係列經濟數據可以得到印證,經濟指標持續穩中向好,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中國不存在用人民幣貶值應對貿易摩擦的可能性,用貶值應對貿易摩擦也不是最優選擇。

“即使是麵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也沒有采取匯率貶值方式謀得額外貿易優勢,反而是為了國際大局利益做出犧牲,采取手段穩定匯率。”趙慶明說,比如,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很多國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大幅貶值,有的國家匯率貶值50%以上甚至超過100%,中國則保持人民幣不貶值,支持遭受危機的國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1994年的8.7到1998年的8.27左右,一直穩定到2005年,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從數據看,盡管2014至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確實呈階段性貶值,但此期間中國外匯儲備餘額不斷下降。2015年和2016年,中國外匯儲備分別較前一年下降5126億美元和3199億美元,這明顯不符合“匯率操縱”的論斷。

“事實上,這一階段人民幣貶值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預期等因素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主任李世剛指出,央行外匯管理的方向是為市場提供必要的美元流動性支持。“這麽做,既不是為了妨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也不是為了刺激出口而搞競爭性貶值,更不是為了阻止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調整。中方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求得平衡的努力,有效避免了人民幣匯率無序調整導致的負麵溢出效應和主要貨幣的競爭性貶值,這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是有利的。”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能很好地服務個人和企業,也可以讓中國及外國公司方便地進行貿易和投資,“未來外匯市場也會運行得更好。”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杜海濤 王 珂 王 政 齊誌明 王 觀

預警!美元寒冬逼近,中國樓市懸了?

 島君說

近日,有消息顯示中國將開展全國範圍內的銀行風險督查,其重點將放在居民杠杆率較高、消費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不難發現,監管層麵上既然將資金流入房地產視為風險並重點排查,那麽邏輯上就推不出高層會啟動房地產來穩經濟。

本文作者通過對當前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在金融領域所引發的變動並結合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曆史經驗,在投資、消費、淨出口三大拉動經濟的馬車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對當下中國經濟走向及各大類資產未來走勢所得出的結論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秦小明

來源:秦小明(ID:xiaoming_qin)

一則路邊消息

開始之前,先插播一條突發的重要新聞:

路透稱,中國據悉將開展全國範圍內的銀行業風險督查。

路透今日(4月25日)援引知情人士稱,居民杠杆率較高、消費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是檢查的重點之一;檢查內容包括對信用卡、房抵貸等貸款進行評估,以及是否有信貸被非法用於償還抵押貸款。

報道援引的知情人士表示,雖然中國監管層正在加大力度防控金融風險,但消費信貸仍被用於投機炒房,這導致家庭杠杆率迅速上升、房地產泡沫以及居民儲蓄率下降。而在今年春節前,銀保監會已經要求銀行對其消費者貸款進行自查。

盡管這條消息目前未被官方證實,但根據曆史經驗,它很可能是真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不妨推演一下這個行為對房地產的影響:

很簡單,既然監管依然將資金流入房地產視為重要的金融風險來源,並要重點排查之,那麽邏輯上就推不出高層會啟動房地產來穩經濟。

好了,接下來是我開始沙盤推演的時間了。

美債10Y收益率突破3.0%

昨天,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破3.0%的重要關口,為2014年1月以來首次。

這一信號被全球金融市場視為重要預警,美國三大股指隨後暴跌。標普跌1.37%,納斯達克跌1.7%,道指跌1.74%;歐洲和亞太股市開盤後,也悉數下跌。

除此之外,讓我們再來看一張有些驚悚的統計圖。

曆史上,每一次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向上突破趨勢線,都伴隨著危機的爆發:

圖來源:交銀國際洪灝

那麽問題來了,為何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的威力如此之大?這就要從現代金融市場運行的基本邏輯說起了。

現代金融市場的定價,幾乎都可以納入一個叫做「現金流折現」(DCF)的模型當中進行處理。無論是股市還是債市,甚至是房地產市場。

簡單來說,現金流折現的思想,即是將一項金融資產未來產生的所有現金流,按照一定的機會成本(折現率)調整後進行加總。而此處的機會成本,指的就是模型裏的分母,通常被不嚴格地稱做折現率。

在眾多的折現率當中,美國十年前國債收益率,通常又被當做一個錨,因為它代表了全球最高信用國家的政府中長期信用水平。

沒看懂?沒關係!

一言以蔽之,美國十年期國債,是全球金融資產的定價核。

它的波動,將通過定價邏輯傳導到所有金融資產,包括股市、債市、匯市、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市場。也即是說,你可以把美國國債十年期收益率,看做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定海神針,它的波動,將通過一係列邏輯,傳導到所有大類資產上去。

為什麽3%會引發如此大的市場動蕩?因為它正是目前十年前國債收益率往上突破趨勢線的水平。華爾街多位大佬警告,如果超過3%,美國股市牛市將不可避免地終結。

收益率的上漲遠未結束

美國10Y收益率升破3%,意味著中美兩國利差進一步縮窄(目前中國10Y收益率為3.6%,利差已從高峰的150個bp縮減為現在的60bp,1bp=0.01%),這會給人民幣造成較大的貶值壓力(邏輯是利率平價,不展開。Again,訓練營的同學應該不陌生)。

考慮到如下這一係列因素,美國通脹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穩步走高,是確定無疑的事實:

減稅刺激+穩定甚至加速的貨幣緊縮(加息與縮表)+充分就業的勞動力市場(意味著減稅會推高收入而非就業)+油價的飆升

穩步走高的通脹預期,已經反映在10Y的收益率連續上漲的趨勢當中。目前看來,這一趨勢遠未結束。有金融市場人士估計,本輪美國10Y收益率將突破3.5%。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將往何處走,就成了一個非常值得推演的問題。

中國將往何處走?

不妨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三個角度分別做一個沙盤推演。

貨幣會放鬆嗎?不太可能。

按照前麵兩部分的分析,如果中國貨幣在當下時點選擇放鬆,導致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的下移,那麽中美兩國的利差會進一步被壓縮,這意味著給人民幣施加巨大的貶值壓力。

一個非常簡單的理解邏輯,資本會從低利率國家流出,進而湧向高利率國家,以減少全球配置的機會成本。

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行嗎?顯然並不,這一點我稍後分析。

那貨幣會緊縮嗎?也不太可能。

理由是貿易戰已經對中國經濟造成了負麵影響,在對衝這種負麵影響的過程中,貨幣緊縮無異於雪上加霜。

理解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要始終把握一個基本事實:中國是順差國。

意思就是中國是產品輸出國,我們生產,美國消費。現在美國不願意再承擔這個角色,因此我們國內的生產,就會麵臨過剩的困境。這也是前幾天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擴大內需」的背後原因。

如何擴大內需?一個國家的總產出,按照需求來分,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投資+消費+淨出口,前兩部分是內需,最後一個是外需。現在外需不行了,邏輯上要麽擴大消費,要麽擴大投資,別無他法。

消費擴大起來容易嗎?非常難。

考慮到過去兩年中國居民部門為「去庫存」做出的艱苦努力,幾十年的房貸,已經完全透支了大部分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

因此隻剩下投資。而投資又可以分為製造業、基建與房地產三塊。

製造業投資容易啟動嗎?同樣非常難!

為什麽?因為製造業的ROE(投資回報率)已經顯著地被金融和地產擠出,幾乎為零,甚至為負。重塑製造業的ROE是一個相對長的過程,可能到供給側改革和去杠杆整個過程完成,市場重新出清之後才有可能。

事實上每個季度公布的經濟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製造業投資的增長始終趴在那裏,很佛係。

但我們依然不能放棄它,這是經濟「調結構」的重點,也是我們掌握核心技術的必經之路。隻是在短期內,它很難說能擔當穩定經濟的大任。

房地產投資呢?

房地產投資啟動起來非常容易,隻要放鬆調控和融資即可。然而我認為政府並不會這麽做,理由有三點:

1.居民部門的杠杆水平已經非常高,GDP占比已經達到50%,且上升速度令人發指地快

數據來源:WIND

重點在於居民負債水平提高速度非常快,快到嚇人!居民債務率從20%到50%,美國花了40年的時間,中國隻用了10年。按照這個速度,三四年之內就可以達到美國上一輪房產泡沫時的頂點73%。

也正是居民狂加杠杆,製約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房地產投資的增長,是建立在對未來幾十年居民消費的透支基礎之上的。

2.此時啟動房地產,與高層「三大攻堅戰」之首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政策意圖相左

重大風險主要就是指係統性的金融風險。一個高杠杆的市場,如果繼續玩兒命加杠杆,結果隻能是玩火自焚。參考2015年A股的「杠杆牛」。

3.日本的前車之鑒

如果此時啟動房地產,就和當年日本麵臨外需萎縮時的應對策略一樣,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高層不會對此視而不見。

尤其是結合美國處在收益率上升的周期中,如果中國的貨幣不能收緊來保持利差(事實上也不能),那麽人民幣有較大的貶值壓力的情況下來啟動房地產,有可能造成房子鎖不住流動性,進而出現資本外逃導致房地產泡沫被動破裂的的係統性風險,這種結果的破壞性極大!這也是為何匯率不能大幅度貶值的根本原因。

推演至此,擴大內需的手段就隻剩下基建。

事實上,啟動基建也會有很大的壓力,因為那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債務會上升。而就在前不久的高層會議上,還把「去地方政府」的杠杆當做當前「結構化去杠杆」的重點來抓。

但我認為,綜合以上分析,高層很有可能放棄這一短期目標,轉而容忍地方政府債務水平的短期上升,以此來實現「擴大內需」的目標。結合最新政治局會議對「鄉村振興」戰略,及「脫貧攻堅」計劃的描述,我認為以鄉村基建的擴張等來帶動內需的提升,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而這樣的推演,也完全符合政治局會議對「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表述。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到具體執行,極有可能就是基建對經濟(內需)的托底。

因此,財政政策來看,減稅和基建都會繼續「積極」下去。

前者是為了產業升級和轉型,即所謂的「調結構」;後者是為了對衝外需的降低,即所謂的「擴大內需」。

最後是匯率,匯率在利差持續被壓縮的前提下,肯定會有較大的貶值壓力。因此未來人民幣貶值一波是可以期待的。但難以出現長期的大幅度的貶值,理由如下:

一方麵,特朗普不會允許中國通過人民幣貶值來解決外需下降的困境,這不符合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立場。

另一方麵,中國通過貶值本幣來增強產品競爭力,也會傷及美國以外的貿易夥伴,這在當前中美對抗的大環境下,顯然對中國是不利的。

綜合以上,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中國在任何一種政策工具的選取上,都會麵臨兩難。但考慮到引發係統性風險最小可能的情況,隻有積極的財政政策才是目前的出路,具體來說,就是減稅和維持相對積極的基建。

貨幣政策或保持中性,不可能顯著寬鬆,也不可能緊縮。而匯率,將會出現一波小幅度的貶值,但不具備長期貶值的條件。

至於容忍地方政府加杠杆,可以把地方政府的債務和銀行的可能壞賬當做政府的左右手互倒,暫時放鬆約束是可能的。

如何交易?

基於以上分析的邏輯,交易的策略就不言自明了。

股市不會有大的係統性機會,震蕩和題材為主。

理由是貨幣不會放鬆,無風險收益率不會趨勢性下降。企業盈利在需求承壓的情況下也難有超預期的表現。箱體震蕩,炒題材概念,是今年的主旋律(例如海南、半導體等)。

債市會高位緩慢往下。

不具備急轉直下的條件是因為中國沒有通脹預期,增長也不會有出現超預期的可能。但考慮到美債的牽引,中國國債收益率緩慢上行是可能的。

商品是唯一可能存在機會的大類資產。

邏輯是基建托底。此前年初至今,以黑色係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悲觀的宏觀預期下已經狂跌一波,我認為這種悲觀預期可能會隨著更多「擴大內需」的措施的出台得到修複。此外,美國的通脹,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拉高大宗商品的價格。

最後單獨說一說房地產。

不管大炮怎麽說,或者六個錢包七個錢包,我始終信仰自己的邏輯,即房地產目前是不可能被重啟的,理由前文已經詳細羅列了。如果之後被打臉,我也心甘情願地接受。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東西不在我們的認知範圍之內,我們無法計算它們的或然率。但我們能做的,就是以有限的認知去逼近無限的可能。

如若不然,我們的每一次行動,和賭博又有何異?

PS:高喊政府啟動房地產的人們,難道你們如此之快就忘了在中興一役之中,我們感受到的無奈無力和切膚之痛嗎?房地產不但不能救國,還會葬送了整個民族的未來。

港股低迷背後:內地資金正以史上最快速度撤離(圖)

1月末至今,香港股市在大幅下挫後陷入箱體震蕩格局,多次失守30000點,去年以34%的漲幅領跑全球的風采盡失。過去6周,港股有5周都出現下跌。

在光環暗淡的背後,被稱為“北水”的內地資金本月以互聯互通機製開通以來的最快速度撤離。

Wind數據顯示,本月港股通(深、滬)合計淨賣出81.12億港元, 創互聯互通機製2014年開通以來的曆史最高紀錄。在13個港股通交易日當中,有8個交易日出現資金淨流出。

本月是互聯互通機製曆史上第三次出現港股通單月淨流出。之前僅2015年7月和10月出現全月資金淨流出,當時分別為60.61億港元、6.48億港元。下圖來自華爾街日報:

昨日港股通北水出現零流入,股王騰訊成為賣出重災區,單日減持接近10億港元,創兩個半月最大出貨量。

內地資金是港股市場重要的驅動力量。根據瑞銀的測算, 上周晚些時候,通過港股通流入香港的北水資金量在港股中的占比約為11%-13%之間。

惡化的市場情緒是北水撤資的原因之一,中美貿易摩擦、港元貶值均影響市場信心。此外,A-H股價差收窄,令內地資金購入港股吸引力減弱。

在內地資金撤離港股之際,香港資金則通過港股通大幅買入A股。4月18日,港資通過滬股通、深股通渠道共淨買入72.21億人民幣的A股,其中深股通的淨買入金額達到了32.39億人民幣,創造了深股通淨買入的曆史記錄。

A股將從6月1日起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花旗分析師蔡金強及Jerry Peng預計,以後每年將有約3000億元的資金流入A股市場。

周三(4月25日)為本月最後一個港股通交易日。港股通(深、滬)自4月26日起至5月1日關閉,5月2日起正常開通。深股通及滬股通於4月30日和5月1日關閉兩天,5月2日起正常開通。

港股於5月1日休市一天,5月2日起正常開市。A股於4月30日和5月1日休市兩天,5月2日起正常開市。

  

氣炸!假貨專門賣給中國人?有些國外商家排著隊坑咱(組圖)

買買買向來是國人的一大愛好。中國人擠爆世界各大奢侈品店,一擲千金豪買的新聞估計大家都有耳聞。

韓國免稅店裏的中國顧客。

中國人的錢這麽好賺,國外商家們自然也使出渾身解數,招徠顧客。這其中,甚至為中國人“量身定做”專屬商品。

“量身定做”這詞聽上去高大上,可別忙著高興。有些時候,它卻成了專門坑害中國人的代名詞。

「天天性行為偶爾墮胎」 色情業女子的自白(圖)

  每個行業都有別人看不見的「陰暗處」,而這些陰暗往往反映了一個社會的不公與無奈,古往今來色情服務就一直存在,作為男人尋歡作樂、女人拿錢辦事的媒介,色情行業算是一個見不得光的社會底層。而從事色情服務三年的花姐,就坦白講述自己在這個行業里見過的各種女人和形形色色的男人,形容小姐「天天性行為,偶爾墮胎」更是常態。

賴小民落馬:華融爆金融大案 樂視網等均拿到巨資

4月17日晚,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這是中央紀委與國家監察委合署辦公後,辦理的第一個金融大案,新一輪的金融反腐拉開帷幕。

翌日,中國華融在港股停牌。中國華融為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截至2017年底,其資產總計為1.86萬億元。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多家國資委旗下的央企金控集團,下發了內部自查文件,要求確認公司涉及華融的業務,尤其是與華融係上市公司中國華融(2799.HK)、華融金控(0993.HK)、華融投資股份(2277.HK)、太平洋實業(0767.HK)相關的金融商品。

4月19日晚,中國華融發布公告,賴小民已經於4月17日向董事會遞交了辭呈,並於當日生效,董事會提名王占峰擔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李欣擔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

4月20日,中國華融複盤,股價當日大跌11.95%,華融金控、華融投資股份、太平洋實業同樣大跌。

賴小民其人

“賴小民是個極其自信的人,口才極好,在他帶領下,華融總資產增長了50多倍。”華融一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賴小民的簡曆並不複雜,職業生涯的上半段,是在監管機構任職。1983年,他在中國人民銀行參加工作,從處長做到局長,再到廳局級,曆任央行資金處處長,銀監會北京局局長、銀監會辦公廳主任等;職業生涯的後半段,變成金融機構高管,2009年開始擔任中國華融總裁。

“雖然是公務員出身,但不能說賴小民不是個厲害的企業家。” 上述華融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2009年賴小民接手中國華融時,大部分分公司正陷於虧損之中,企業利潤微薄,入不敷出,實際上是虧損狀態。

賴小民提出要完成5.3億元利潤的年度指標,並給公司高層分別下達了任務指標,但公司內部士氣依然不高。賴小民隨後引進了原平安銀行的周夥榮,擔任廣東分公司負責人,當年廣東分公司扭虧為盈,實現收入5600多萬元,第二年實現淨利潤超過1億元。2010年,中國華融30多家分公司全部扭虧為盈,實現撥備前利潤8.94億元。

2011年,國務院會議決定,對中國華融資產公司進行股份製改造,轉型為企業法人主體,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參與市場競爭,並製定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計劃和上市時間表。

在那之前,創立於1999年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是為了處理工商銀行不良資產而專門成立的公司,設計壽命10年,2009年前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曆史使命已經接近完成,理論上即將解散,人員“從哪來回哪裏去”。但是,賴小民接手華融3年,迅速實現扭虧為盈,華融發展也駛上快車道。

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華融由政策性金融機構轉變為市場化的金融機構。中國華融官方稱之為“邁入第二次創業新征程”。

2012年之後,賴小民很大精力都投入到了引入戰略投資者方麵。據媒體報道,賴每年都要飛行30多萬公裏,走遍30多個省市區。候選的戰略投資者名錄,從86家篩選到50家,再篩選到30多家,到11家,最終,國務院批準了7家,包括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公司、中金公司、中糧集團、複興國際、高盛集團。

2015年10月30日,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融資196.97億港元,成為當年下半年在港股上市的最大IPO。

在賴小民治理下,華融不斷外延擴張。2010年10月,其重組的華融湘江銀行在長沙掛牌開業,拿到了銀行的牌照,此後又陸續拿到了PE牌照、期貨牌照。2018年3月,證監會批準華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融拿到了公募基金牌照。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對於賴小民被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的定性是:“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察委1月23日針對國家能源局前副局長王曉林,定性為“涉嫌嚴重違紀”,並沒有作“違法”定性。而2016年1月2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對國家統計局原局長王保安的定性是,“涉嫌嚴重違紀”,同樣沒有“違法”。

王保安與賴小民關係緊密。

王保安1998年開始擔任財政部辦公廳副主任,2009年12月開始擔任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2012年2月開始擔任財政部副部長,2015年4月,升任國家統計局一把手,擔任黨組書記、局長。

在華融改製之前,財政部負責製定華融資產處置、稅收、財務管理等製度辦法,實際上是華融的主要管理單位,在華融改製之後,財政部又是華融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63.36%。

中央紀委監察部定性王保安“涉嫌嚴重違紀”的半年之後,中共中央批準開除其黨籍,經查,王保安“毫無政治信仰、長期搞迷信活動,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重大問題上發表違背中央精神的言論,對抗組織審查”。

2017年5月,河北省張家口中級法院宣判,以受賄罪對王保安判處無期徒刑,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金額共計折合人民幣1.53億元。

根據王保安的刑事判決書披露,在華融向全球招募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階段,王保安曾引薦某投資人,與賴小民見麵,尋求單獨參與對華融的戰略投資,也就是希望從賴小民處拿額度,證言中說,賴小民因為投資人的資質和品牌的原因,沒有答應。

“在投資市場中,利用權力、關係或消息,幫別人拿額度是極其賺錢的生意,早些年某些項目上,中間人能獲得投資額度10%的提成。”華融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另據媒體報道,賴小民出事,是因為與某些同樣是江西財大畢業的民營企業董事長存在利益關係,通過金融手段,將資金輸送給相關公司。

“華融之前風格激進,包括樂視網、神霧環保、保千裏,都以股權質押的辦法,從公司拿到了巨額資金。現在風險都要暴露出來了。”上述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新的掌舵人到位

“現在業務不好做了,本來就是金融監管愈發嚴厲,許多套路都玩不了了,現在又出事,資金來源會收緊。”上述華融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根據中國華融2017年年報,其業務主要分為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和投資三大板塊,其中不良資產經營是整個公司的根基。

2017年,華融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實現收入為689億元,實現稅前利潤為203億元,資產總計9350億元,這塊業務主要是逆周期經營,在經濟下行周期,大量收購吸收不良資產包,等到經濟周期恢複上行,再賣出獲利。2017年,在宏觀經濟恢複的形勢下,雖然華融2017年新增項目數量低於2016年,但華融在這部分的收入增速高達35.9%。

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華融2017年實現收入325億元,增長了50%,但是受資管新規和監管趨嚴的影響,麵臨不小的壓力。

金融服務方麵,華融也麵臨快速擴張後的清算壓力。這部分業務在2017年實現收入309億元,包括華融證券、期貨、華融湘江銀行等子公司的匯總收入,其中,銀行實現收入140億元,是貢獻最大的板塊,證券和期貨則貢獻了88億元的收入。賴小民被查後,中國華融迎來了新的掌舵人。

4月19日晚,中國華融發布公告,董事會提名王占峰擔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李欣擔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

51歲的王占峰是吉林榆樹人,博士研究生,此前擔任廣東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曾任山西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2014年5月起任廣東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

被任命為中國華融總裁的李欣此前擔任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長,曾在中國銀行工作多年。資料顯示,李欣在東方資管主要負責保險業務,兼任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從去年8月原中國華融總裁柯卡生辭職至今,中國華融總裁一職已空缺半年多,中國華融副總裁王利華代行總裁職責。在4月12日銀保監會的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王利華代表中國華融,重點介紹了中國華融2017年度經營業績。

8天買入513億護盤 香港金管局官員:看到了1998

過去兩周,港元匯市驚現波瀾。

從4月12日晚間開始,港元兌美元跌至7.85,觸發了香港金管局7.85港元兌1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就在當晚,金管局向市場買入了總值8.16億的港元。這是2005年金管局設立雙邊兌換保證以來的首次操作。

之後的八天,香港金融管理局13次出手,總共買入513億港元“護盤”後,香港外匯市場突然“雲開見日”。19日上午10點後,持續徘徊在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的港元對美元匯率,突然毫無征兆地大幅拉升近60個基點至7.8443,創兩個月來最大漲幅。

“我在恍惚間看到了1998。”在香港金管局擔任高層管理職務的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她看來,這一次香港金管局的果斷出手,和1998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和時任金管局總裁任誌剛對索羅斯的阻擊戰,有幾分相似。

據魏瑋介紹,和21年前那場驚天地的阻擊戰一樣,這次戰役,也是圍繞港幣幣值而起,以政府的強勢入市而告終。而究其原因,還是港幣與美元之間產生的利差,導致外部資金發現攻擊機會。

“近年來美元一直處於加息狀態,但是港幣卻沒有跟隨,致使港幣和美元之間的息差拉大,因此一些銀行和基金公司一直在拋售港幣。”在香港一家中資背景銀行做外匯交易員的徐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去幾年,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都在利用美元與港幣之間的利差來進行融資,賣出港元換成美元,去投資美元高收益產品。

“在我們內部看來,不斷拉大的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導致了這一場攻防戰。”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金管局的幹預下,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連日上漲,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Libor)間的利差在縮小,但利差仍存在。

據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的數據,截至4月18日的美元Libor隔夜拆借利率為1.7050%,截至4月20日的Hibor隔夜拆借利率為0.1479%。而隨著短期利率的持續上升,“外匯戰”或將會在短期內畫上句號。

Hibor走高逼退套利交易者

在13次交手之後,抬高Hibor的“港匯保衛戰”初見成效。不少隨大流在港元貶值方向下注,進行無風險套利的對衝基金感到一股反噬的吸力正在形成。

“4月19日早盤,金管局兩次承接了133.13億港元的賣盤,當時我就有一種預感,轉折點或許就要到了。”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香港金管局砸入超過500億港元後,他們也不知道對方的資金池到底還有多深,但親曆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告訴魏瑋,對方的目的就是求財,香港豐厚的“家底”以及破釜沉舟的決心,都能夠讓套利者在發現難以戰勝之後馬上走人。

“或許這是交易員的本能吧。一看到早盤金管局承接133億港元的賣盤,我就有預感這做空港元的臨界點可能就要到了。”徐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19日剛過10點,當港匯突然跳升近60個基點時,他之前借港元換美元,賺隔夜利差,第二天反向操作所獲得的利潤,瞬間就被港元匯率上漲所吞沒。

目前,美元隔夜利率Libor為1.73%,而港元隔夜Hibor為0.155%,盡管兩者之間有年化1.55%的利差,但港匯的反轉讓許多像徐航這樣的套利者黯然退場。

數據顯示,在香港金管局接連出手的8天裏,3個月期的Hibor利率已經從4月12日的1.1725%持續上升至4月18日的1.3366%,創2008年12月以來的9年多新高。

在當前香港金管局連連出手買港元、收緊港元流動性、抬升Hibor的市場環境下,貪戀套利遊戲的投機者已經不多。“利率上升已逐漸明朗化,在套利空間逐漸消失的現在,傻子才會進入市場。”徐航對時代周報記者毫不諱言。

而根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目前包括匯豐、中銀香港在內的多家香港龍頭商業銀行已於上月底開始陸續暫停定息按揭產品。在不少市場人士的眼裏,這是銀行為將來上調按揭利息的前奏。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4月19日公布的2018年3月底綜合利率也顯示,反映銀行平均資金成本的綜合利率在3月底為0.38%,較2月底的0.37%上升1個基點。綜合利率上升,反映出月內存款及銀行同業資金的加權資金成本均有所上升。

“美元與港幣之間利差的縮小將會得到降低由套利而帶來的金融風險,但市場對於金管局動用儲備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方麵有擔憂。”魏瑋在采訪中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不少媒體對於金管局進行大規模市場幹預之後,是否仍然有足夠資金應對其他衝擊表示存疑。

“500億對於過去幾年流入香港的1萬億港元,並不算太多。”魏瑋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市場不需要擔心最終結餘會跌到零。因為在聯係匯率下,金管局買入港元降低銀行間結餘後,利率就會慢慢向上調。而且除了目前的銀行間市場結餘外,銀行業同時持有大量外匯基金票據,這個金額也達到1萬億港元。銀行可以隨時用這些票據在金管局貼現窗兌換,金管局贖回票據後也會讓資金回補銀行間結餘。

“要大規模沽空港元,可能需要千億級別的資金池。”徐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作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政府有足夠的儲備和能力,來維持港元的幣值穩定。

“港元保衛戰”言過其實

“過去兩周我們的確經曆了很多,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場‘保衛戰’。”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去30多年,港元一直都是采取非常透明和公開的聯合匯率製度,一旦港元升破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或者跌穿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政府都將會出手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李達誌在記者招待會上也表示,港幣匯率波幅固定在1.3%,波動區間也是在7.75-7.85之間,對比動輒幾個百分點的外匯市場,在過去兩周裏麵,“港幣急跌”,“港幣保衛戰”言過其實。

“這一次的外匯風波如此矚目,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處於中美貿易戰的緊張時刻,也在於這是從2005年第一次觸動到7.85的警戒線。”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雖然過去兩周金管局買入超過510億美元,令香港銀行係統結餘由上周的1800億港元減少到目前的1300億港元左右,但情況仍然在金管局的意料之內。

李達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世界上僅有少數經濟體采用聯係匯率製度,“實行聯係匯率製度的前提要求很高,包括政府的收支平衡,銀行體係穩健,以及實體經濟富有彈性,豐厚的外匯儲備等,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經濟體屈指可數。”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正具備這樣的條件。

自1983年10月開始實行聯係匯率製度,並於1998年9月初推出7項技術性措施,一直以來,聯係匯率製度幫助香港安然渡過了多次金融市場動蕩。2005年金管局設立雙邊兌換保證,確定7.75-7.85的雙邊兌換保證區間。而雙邊兌換保證的區間,需要經濟體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以維護幣值的相對穩定。

實際上,從2009年以來,資金流入香港的大勢一直沒有改變。截至今年1月底,香港的貨幣基礎為17008億港元,其中包括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共10487億港元,流通貨幣4725億港元,銀行體係總結餘1797億港元。

另一方麵,銀行結餘在一周之內減少到1300億港元左右並不意味著流動性的大規模降低,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銀行間流動性不隻是1000多億元,除了銀行結餘,還有銀行間票據,銀行如果拿票據到金管局兌換流動性,是完全可以的,外界對此根本不需要擔心。

加息的時間節點可能提前來臨

對於魏瑋來說,這一次金管局的“出手”並不陌生,1998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港幣保衛戰依然曆曆在目。

1998年年中,美國著名的“金融大鱷”索羅斯狙擊港幣。1998年7月底和8月初,有媒體文章稱人民幣將貶值,許多機構預測香港聯係匯率製度將要崩潰。8月初開始外匯市場出現數百億港幣的賣盤,麵對來勢洶洶的賣盤,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要求時任香港金管局總裁任誌剛一改以往不直接幹預的做法,動用外匯儲備直接入市買入港幣,在維持港幣匯率穩定的同時,銀行間利率也沒有像往常一樣上升。

近幾年,金管局也多次出手幹預市場。然而與本次不同的是,曆史上金管局幹預市場主要是在港元匯率觸及強方時進行,其中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香港金管局分別買入138億美元、97億美元和92億美元用以調控匯率。

“2005年對於匯率製度的優化,使金管局對聯係匯率製度圍繞7.80港元兌1美元水平設定7.75港元兌1美元到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相應提升了聯係匯率製的運作彈性。”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香港,每7.8個港元的發行背後都有一個美元的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因此,不存在金管局沒有足夠外匯儲備而無法保持港元匯率穩定的可能。

但在軟庫(軟銀)金匯執行董事暨投資銀行負責人溫天納看來,這一次金管局“出手”所帶來的影響,和以前並不一樣:“以往對資金的衝擊有限並且不持續,而如今處於一個真正加息的過程中。”

溫天納進一步指出,美國貨幣政策一年多以前已經正常化,加息已經提上議程,伴隨美國利率不斷走高,港、美兩地息差越來越大,對港元產生很大的衝擊,金管局承接的方式隻有兩種,一是上述所言買入港幣,二是加息。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本次在金管局入市幹預下,Hibor連日上漲,截至4月20日3個月期港元Hibor升至1.3604%,自4月12日開始累計上升17.84個基點。隔夜港元Hibor此前連升4日至0.1979%,4月20日放緩至0.1479%。

隨著Hibor的向上態勢,其與港元Libor之間的利差也在逐步縮小。以三個月期美元Libor為例,從去年年底的1.69%升至目前約2.36%的水平,上升了66個基點,而三個月期港元Hibor最近剛回到1.3%,與去年水平一致。

“事實上Libor和Hibor之間的利差仍然存在。要想解決套利問題,加息可能會是更加直截了當的方式。”徐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當短期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的話,資金成本也會隨之升高,套利行為也將得到遏止。

但魏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們對於加息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其原因還是在於加息可能會對樓市造成不利影響,但魏瑋同時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加息的時間節點,有可能提前來臨。

浙江美院反右中的三個冤魂

來源: 往事微痕 作者: 金冶 一九五八年夏天,浙江美院(現中國 美術學院,原國立藝專、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反右派鬥爭已經結束。

美法第一夫人同框對決!梅拉尼婭萬元戰袍不能輸

>>   當地時間4月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布里吉特,展開了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特朗普與妻子梅拉尼婭在白宮熱情迎接了他們。兩位「第一夫人」的首次同框吸引了不少媒體關注,也成了兩人第一次面對面的「時尚對決」。

美國限製中國電信公司在美銷售,衝擊華為、中興(圖)

今年,華為憑借一款新智能手機大力推進美國市場,但是隨著AT&T屈服於政府安全的擔憂放棄了這筆交易而擱淺。 MARLENE AWAAD/BLOOMBERG 美國於周二推進一項限製中國電信公司在美國銷售自己產品能力的新規定,它將削弱中國的技術野心。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一致投票支持推進一項計劃,阻止接受聯邦政府補貼的電信運營商使用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危險的供應商。該決定直接針對電信網絡設備和智能手機製造商華為,以及它主要的中國競爭對手中興通訊,傳達出了美國政府不信任它們的信息。 一天前,美國政府禁止中興使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稱該公司沒有懲罰違反美國對朝鮮和伊朗製裁規定的員工。 此舉加劇了中美圍繞高科技主導地位展開的,本來就已非常激烈的爭奪。盡管這方麵的緊張態勢已醞釀多年,但在尋求保護自己最先進的行業時,兩個經濟大國正威脅打一場全球貿易戰。 美國政界一直擔憂華為與中國政府關係,這個憂慮長期以來困擾著華為,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裏,該公司都在爭取在美國銷售自己的設備和手機。 今年,華為在美國有了一個大動作,推出了一個新的智能手機係列。但AT&T似乎因政府的安全顧慮而退出銷售這些設備的協議,華為的行動也告失敗。 那之後,華為發出信號,表明它在華盛頓的政治鬥爭可能會完全失敗。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一直在收縮包括遊說在內的政府公關活動,並於上周縮減了在美關鍵員工。FCC的新規將在第二次投票過後成為定論,它可能會讓華為在美國微不足道的設備業務全軍覆沒。 中國深圳中興總部的一個工廠。周一,美國阻止了中興使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 BRENT LEWIN/BLOOMBERG 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對於試圖在太平洋對岸做生意的科技公司來說,現在是不確定的時期。兩國目前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角力,都是為了支持自己的公司和抵擋國家安全威脅。上月,特朗普政府指責北京將竊取美國的技術作為部分措施,實現改革中國經濟的雄心壯誌,從而引發了一係列針鋒相對的關稅。 針對華為和中興的最新舉措意味著蘋果(Apple)和高通(Qualcomm)等美國公司可能很快就會被卷入這場混戰。它們的損失會很大。比如,蘋果去年在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賣出了價值465億美元(約合2900億元人民幣)的iPhone和其他產品,約占其總銷售額的20%。 富裕的中國消費者很喜歡蘋果公司的產品,習近平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也仍然致力於讓公眾滿意。但蘋果在中國的影響力有限。 “北京不會坐視不管,”地緣政治風險谘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主管全球技術政策分析的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中國官員很可能會停下來,消化一下這項舉措以及其他一係列針對他們的貿易和投資舉措,然後再決定怎麽應對最好。事情很可能會變得很糟,然後才會好轉。” 代表美國最大的一些科技公司的貿易組織信息技術產業協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Read More »美國限製中國電信公司在美銷售,衝擊華為、中興(圖)

中興危難關頭 76歲創始人侯為貴“出山”救火(圖)

原標題:中興危難關頭,76歲創始人“出山”救火!這個背影令人心酸 在中興通訊麵臨生死存亡之際,中興上下已無旁觀者。 昨日(4月18日)晚間,一張照片由中興內部向科技圈刷屏:已經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拉著行李箱走在機場,後麵跟著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和總裁趙先明。 有人為這場照片配上的說明是,“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老爺子臨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 據了解,侯為貴為中興工作了30年,已於2016年從中興退休。 “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誌淩雲”,人們都希望老將出山“一劍能擋百萬兵”,但照片中的背影還是不免令人心酸。 中興緊急“自救” 對於侯為貴此次所去何處、要做些什麽,中興方麵並未向媒體公開回應。但正如許多人所知,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因中興通訊違反美國製裁規定,美國企業被禁在未來7年內向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隨後中興在4月17日宣布啟動危機應對工作組,分析製定應對舉措。 中興通訊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公司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危機應對工作組,當前,在各個領域都在分析並製定應對舉措,全力以赴、直麵危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證券報報道稱,中興通訊法務部正針對美國禁令展開緊張的翻譯和論證工作。接近中興通訊的市場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針對中興通訊的禁令涉及大量專業的法律條文,翻譯工作繁瑣。該市場人士說: “其實,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中,以中興通訊內部35人沒有被處罰做理由很牽強,處罰35人並非原有和解協議的內容。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而據澎湃新聞19日晚間報道,有消息人士稱,美國激活拒絕令後,中興通訊高層外出斡旋,其餘員工的工作依然正常進行。不過,公司已經在強化合規管理,要求每個員工重新學習歐美法律、法規、反賄賂等知識,參加合規考試要做到100分(滿分)才算通過。 靈魂人物侯為貴 有網友分析稱,從務實的角度看,侯為貴親自出馬,帶著董事長和總裁去美國,除了浪費三張往返機票外,可能實際效果並不大。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要指出的是,在這個危難關頭,“老將掛帥”對中興人而言,至少是一顆強力的定心丸。 ▲2015年,侯為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侯為貴生於1942年,陝西西安人,是上個世紀80年代創業的新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也一直是中興通訊的靈魂人物。 1969年後,侯為貴在先後任航天691廠教師、車間主任、技術科長。691廠當時按時任航天部副部長錢學森的要求開始跟進研究芯片即半導體技術。上世紀80年代初,他被派往美國負責技術引進。 1985年,43歲的侯為貴在深圳創辦內地與香港合資公司——中興半導體(即中興通訊前身)。因半導體行業資金和技術挑戰巨大、門檻甚高及市場製度變革,在並無後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中興不得不從代工收音機、電子表等來料加工起步。 1993年,因港資合資方倒閉退出,兩家國有股東與管理層團隊共同發起成立了中興新通訊。新公司被改組為第一批股權清晰的“混合所有製”企業,侯為貴被任命為總經理,正式進軍電信設備行業。 1997年,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侯為貴就任上市公司總經理,當年合同銷售超過10億人民幣。3年後,中興通訊實現合同銷售突破100億人民幣。2004年中興通訊實際營業收入達到212億元,並於香港上市,成為第一家A+H上市公司,侯為貴也於當年獲評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2004年,侯為貴評為CCTV年度經濟人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4年開始,侯為貴卸任中興通訊總經理職務,轉任公司董事長。至2015年期間,中興通訊成為一家全球化的電信企業,海外收入占比過半,與同處深圳的華為公司直接競爭。2015年中興通訊前三季度營收位居電信設備行業全球第4,手機銷量位居全球第6。 2016年1月7日,中興通訊公告透露,侯為貴在董事會的任職於3月29日結束。在當年的出口限製事件風波平息後,2016年4月5日,中興通訊宣布趙先明接任董事長兼總裁,完成了重要的掌門人更替,自此,侯為貴正式退休。2017年3月14日,殷一民接替趙先明成為中興通訊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 Read More »中興危難關頭 76歲創始人侯為貴“出山”救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