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鳳凰名記閭丘露薇:我眼中的王岐山(圖)

  2003年,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出了一本書《我已出發》,內中有篇文章,記載了她作為媒體人對王岐山的印象。建行行長、廣東省副省長、海南省省委書記、北京市市長……閭丘露薇用幾個畫面,勾勒了一個直率幽默的王岐山形象。滄海桑田,悠忽十五載過去了,這篇文章讀起來也越加有一種歷史感在。在今天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小編特意找出原書,逐字打出,以饗讀者。

  

鳳凰名記閭丘露薇:我眼中的王岐山(圖)

  熟悉王岐山是在1997年。那個時候,他還是中國建設銀行行長。

  記得第一次採訪他,是在香港的會展中心。他出席完一個活動離開會場的時候,成為我們這些等候的傳媒追逐的對象。我還記得,我跑得很快,等我把「鳳凰」的話筒遞到他的面前,我都忘了要問什麼問題。只記得當時很緊張地問了幾個問題,他都一一回答了,讓我和我的同行們非常高興。因為不但可以交差,還能夠寫出一個不錯的故事。

  1997年香港剛剛回歸的時候,香港人對於內地的官員總是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些官員特別嚴肅,尤其抗拒傳媒。香港的傳媒,面對它要採訪的對象,不管是誰,統統都是拿著話筒蜂擁而上,劈頭蓋臉就開始問問題。當一個重要人物出現的時候,他會馬上被攝影機和話筒團團圍住,形成一個人球。很多時候,人球跟著被採訪者移動。

  自己在裡面採訪的時候沒有感覺,偶爾站在外面看著這個場面,覺得我們這些記者真的有點像黃蜂,飛來飛去,看到目標就黏著不放。香港的傳媒其實很好對付,被訪者只要有問必答,不管你說的是什麼,都會成為被傳媒喜愛的人。王岐山沒有迴避傳媒,他給香港傳媒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不錯。

  之後,王岐山成為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因為要處理廣信和粵海重組的事情,他經常要來香港。每次來香港,他都會成為我們追訪的對象。當時,粵海重組在剛剛經歷了金融風暴的香港,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事情,因此王岐山在香港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傳媒的報道熱點。每次的記者會,王岐山對記者的提問有問必答,非常簡潔,不兜圈子,也沒有官腔。說到關鍵問題,比如同香港銀行家之間的問題如何解決,他強硬的態度,讓不少香港的銀行家到現在提起來還是心有餘悸。就在宣布王岐山出任代市長的時候,我正好看到香港一些報紙的評論,其中不少提到了當初他處理粵海問題的表現。

  和王岐山正式面對面地聊天,還是在他擔任國家體改辦主任的時候。我跟隨國家領導人外訪,而他是代表團的成員。於是我們有機會聊了起來。他問我海若的情況怎樣了(註:2002年5月,鳳凰記者劉海若遭遇交通事故重傷)。聽說情況越來越好,他毫不掩飾他那種將信將疑的神情。他讓我感覺到,雖然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記者,但是並沒有影響我們非常自由自在地聊天。

  他講話非常幽默,經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有的時候他講話也非常直接,甚至直接得出人意料。他似乎對於一些禮節性的活動很沒有耐心,經常當酒會還在進行當中的時候,會一個人跑出來,說是需要透透氣。不過,那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他愛抽煙,還有就是他的打扮。因為有自由活動的時間,他換上了便服,格子呢的西裝,腳下卻是一雙黑色的布鞋,也就是香港人稱為功夫鞋的那種。乍看上去,我覺得有點另類。不過,他看上去非常滿意自己的裝束,上街去了。

  剛剛過去的兩會,我們在人民大會堂的門口揮手打過招呼。之後知道他被調到海南出任省委書記。當時我的感覺是,以他的特點,今年海南的博鰲論壇一定會搞得有聲有色。

  再後來,我去了海灣。在伊拉克的時候,我知道他被任命為北京市代市長。就在回到香港的第二天,也就是準備飛到北京的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他,他的記者招待會。晚上到了北京,同事們談論的都是他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表現,這個時候我才有時間看他的記者招待會的重播。當時我的感覺是,外國記者應該感到滿意了,因為他能夠講的已經都說了,不能夠講的,他也明確地表明了態度。

  對於傳媒來說,這樣已經足夠了。這場記者招待會,確實是傳媒期待已久的。事實上,如果當SARS在北京剛剛爆發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安排,對於北京的形象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當你越讓傳媒覺得難以獲得資訊的時候,傳媒就越會窮追猛打。

  我到了北京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5月1日,也就是他的記者招待會的第二天就採訪了他。這次採訪非常辛苦,因為早上七點鐘之前就要到北京市政府北樓。他工作和目前居住的地方。我有點好奇,因為過去他一直是從事經濟領域的決策工作,但是現在,他擔任了市長,而且是在非典橫行的情況下。他要處理的事情要具體和瑣碎得多,他會怎麼做呢?

  八點二十分,他準時從辦公大樓裡面出來。他走得很快,沒有留意到在他面前拍攝的我們,就匆匆上了他的大麵包車。他穿著黑色的西裝,顯得非常精神。我想,在金融界工作了那麼久,西裝對於他來說,應該曾經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的第一站是北京天壇公園。

  下了車,他看到了我,馬上說,「我關注你在伊拉克的報道」,而我馬上響應說,「我關注你的記者會」。他和晨練的市民聊天。幾乎每個在場的市民都說:「我們認識你,看了你昨天的記者會。」而他也非常關心民眾對於他的這場記者招待會的反響。聽他和民眾聊天,才發現,原來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言談中常會冒出很多北京土話,有的時候我根本聽不懂。我們抓緊時間採訪他,他說自己剛剛來到北京,選擇天壇,是希望看看北京的市民是不是真的因為非典而不敢出門了。

  這個上午,王岐山的行程非常緊湊,從居民區到大學,兩個小時走了五個地方。雖然有的市民投訴的問題當場獲得了解決,或者是至少明確有人來負責,但是我更加關心的是,難道所有的這些具體問題都需要由市長親自來解決嗎?

  對於我的疑問,他說,其實他並不希望這樣,因為作為一個市長,應該負責處理更加大的事情,制訂全盤的政策,但是如果制訂的政策不能夠在下面落實的話,再好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沒有用的。因此他要親自到基層,到市民當中去,就是為了看看,上面制訂的計劃和方案下面有沒有真正做到。

  他說,他並不希望太多直接干預下面的工作,並不希實工作的話,市民要求市長處理的具體事情會越來越多,而這也就是他召集全北京城八區的區長來開會的原因。

  可以看到,雖然他平時顯得非常隨便,但是在說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他的神情非常嚴肅,甚至是嚴厲。他的會非常短,他說他不希望開太多的會,但是他也明白,不開會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希望把會開得越短越好。

  和王岐山工作,一些工作人員表示,剛開始的時候有點不適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經常會突然改變行程。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原本他的行程裡面並沒有清華大學,但是他在參觀了大運村之後,突然決定馬上到清華大學去。他說,因為在大運村看到的學生太少,覺得不過癮,所以要到大學去看看。

  其實選擇清華大學,對於他來說還有一個心結,原來他的老父親就是清華大學第五屆的畢業生。雖然老人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同樣進入清華大學,但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關係,他的清華夢當時沒有實現。不過事情總是會有轉機,幾年前,他成為了清華大學經濟學院的客座教授。他說,當他告訴他的老父親的時候,老人家高興的程度比聽到他當了什麼官都要大多了。而前些天跟著王岐山到北京的發燒門診走,他身邊的人都非常緊張,雖然事先工作人員和他說好,不能到距隔離區比較近的地方去,但是等他到了醫院,和醫護人員握手之後,他徑直就往隔離區門口走,因為在那裡站了很多的醫護工作人員,結果是被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使勁地拽了回來。

  王岐山是一個說話非常有鼓動性的人。

  聽他講話的人常常會被他感染,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真實,他經常用直率的方式把一些事實講出來。

  比如他來到醫院,馬上就和那些在門口等候他的醫護工作人員說,其實他的心裡非常矛盾——雖然他很想親自來看看,但是又知道他的到來會讓很多的工作人員在門口站很久來歡迎他。而正因為他的直率,也容易和別人溝通。

  那天他和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的代表會面,談了一個多小時,結果是讓曾經對於北京挑剔的世衛人員,非常滿意地離開了市政府大樓。事後我和一些西方的外交官聊。他們說,世衛的代表認為,他們進行的是一次坦誠的對話,王岐山知道目前面臨的問題,也知道北京的公共衛生系統裡面存在很多問題,他沒有隱瞞任何東西。

  王岐山是一個很實際的人。

  他沒有因為眼前的一些進展而沾沾自喜,而總是能夠看到事情的另外一面,很多時候是壞的一面,有很強的危機感。正是因為這樣,他總是在想,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比如他不斷地說,雖然感染數字在下降。但是當民眾的生活開始正常,大批民工開始返回北京的時候,政府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可以控制局面。

  王岐山是一個很懂媒體的人。

  他對於媒體的友善態度,很大程度是因為他之前的工作經歷讓他和媒體,特別是香港的媒體有著頻繁的接觸。除了他自己主動配合媒體的採訪,他也不停地向自己的同事和手下灌輸這樣的一個道理:傳媒可以讓大家知道政府到底在做些什麼。我想他深明如何利用媒體。其實這樣的關係往往可以創造雙贏的局面,對於媒體來說,可以更加全面和權威地報道政府的行蹤,而對於領導人物來說,可以通過媒體創造出一個透明開放的形象,縮短和民眾的距離。這樣的道理,很多人沒有想到,或者說並不相信。但是王岐山,他不單單是這樣想,而且也這樣做。

  王岐山很像一個明星,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當大家從電視上看到他的時候,一定會被他的講話所吸引,這樣的特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具備的,所以我們都覺得,他非常受媒體歡迎。他所到之處,經常有人要求和他合影,而他總是來者不拒。有幾次採訪他,每次別人要求和他合影的時候,如果我在場,他總是要向別人推介我,讓大家和我來個合影。然後當大家和我合影的時候,他就非常得意,因為他終於能夠成功地把我從他身邊支開。

  我還記得那次在大運村,一群女大學生圍住了他要求拍照,他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不過站在那裡準備拍照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是人群里惟一的男士。看來我成了洪常青了。」拍完照,他馬上指著我對那些大學生說:「你們應該找她拍照,她就是那個去伊拉克的女記者。」看到我被他搞得有點不知所措,他顯得非常得意,哈哈笑著走開,把我撇給那些忽然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女生們。

  在市政府裡面辦公的王岐山和公開場合的他有點不同。他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總是穿著西裝,保持著那種在商業銀行工作時留下的痕迹。不過,在辦公室裡面,他就會穿著他的夾克,端著他的保溫杯去開會。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說,和市委書記劉淇一樣,兩個人都沒有架子,所不同的是,劉淇給人的感覺是一個非常踏踏實實的人,而他,個性分明,有的時候讓人覺得他有點意氣風發,雖然這樣的意氣風發並不是他刻意為之的,但有的時候還是會不經意地表現出來。

  北京市政府辦公大樓屬於北京市的文物古迹之一。我不知道,從王岐山住的地方,能不能夠看到大樓門前那棵蔥鬱的大樹,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時間來留意它。對於他來說,市長這個職務和他以往的工作實在太不相同,因為這是一份需要真正走到老百姓當串去,去解決他們的需要、去感受他們的感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