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加征關稅針對中國製造2025」,這個筆者在上周五美國宣布當天就解釋得很清楚了。

  而本文的標題與結論,其實在第二天上午就已得出。在中方播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努欽通電話的時候,筆者就立刻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川普究竟要幹什麼】

  雖然本文拖了整整一周才發出來,但在一片眾聲喧嘩中,至今依然沒多少人徹底看清川普的全套打算。

  「打擊中國製造2025」,這的確是川普政權提出的手段,但還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作為一、恐嚇鬧事的借口,二、談判失敗后的報復備選。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川普的主要目的,還就是找中國正經談判。就如同川普、財長姆努欽均聲稱的,正與多個國家就貿易問題展開對話,並表示預計最終將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本來,川普用簽備忘錄髮指示,而不是貿易代表辦公室或者商務部直接發布商品清單,就是在充分造勢的同時,留出了15天的緩衝期。而在清單發布之後,還有30天的公示期。5月初才生效。

  結果,還沒過幾天,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就放話,說公示期可以再拖上個30天,6月初才生效。(看到後面你就知道,這真是一點都沉不住氣)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這意味著中美貿易大戰在真正開打之前,雙方還有足夠的談判時間。實際上,川普政權的喊價越來越低。

  從開始高喊的「立刻減少1000億美元逆差」,到宣稱的對600億美元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徵稅,說要給中國製造2025找麻煩,再到後來才露出來的談判要求——這才是美國的真實目的。

  嚓,我說川普有膽魄玩個大的呢,還是老套路,真沒勁!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這套招數27年前就玩過了】

  1989年,隨著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美國開始把中國列入「特殊301條款」中的觀察國名單。但即便這樣,1990年,中美雙邊貿易額仍達117.7億美元。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1991年4月2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中國被列為「特殊301條款」重點國家。6月11日,美國貿易副代表梅西率10人代表團抵京,首輪中美知識產權談判拉開帷幕。

  雙方爭執的重要焦點之一,在於化學製品和藥品的專利保護。而中國從當時的現實考慮,認為這樣的要求是強人所難。

  據統計,1990年,中國生產的783個西藥品種中,有763個也就是97.4%是仿製葯。「一旦認可化學與藥品專利,中國化工和製藥產業豈不是遭受滅頂之災?」

  美國還提出了包括「要求中國限期修改著作權法」、「要求中國人大制定保護商業秘密的規定」等訴求。要知道,當時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還是相當低的。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1991年11月20日,美國國務卿貝克訪華后,離美國設定的最後期限只剩6天,時任外經貿部常務副部長、剛從北京市副市長調任不足半年的吳儀肩負重託,率團赴美,同以美國貿易代表卡拉-希爾斯為首的美方代表團進行最後談判。

  11月26日下午3點,希爾斯展開記者招待會,單方面宣布談判破裂。第二天一早,吳儀率團回國,臨行前,美方趕來通知吳儀,希望還能繼續談判。

  美國於12月中旬針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及電子產品等106種產品列出了總共15億美元的懲罰性徵稅清單,而中國當日立即列出一份12億美元的反報復清單。

  ——這相當於當年中國對美直接出口的1/6。

  貿易戰似乎硝煙滾滾,美方媒體已是一片喊打喊殺之聲。美國政府又伸出橄欖枝,宣布再來一個月的談判期,將時間界限延至1992年1月16日。

  與此同時,雙方新一輪談判於12月16日再度開始。可見,喊著加稅都是手段,談判解決才是目的。

  在蘇聯分崩離析,北方紅旗落地的大時代波瀾背景下,中美這一談判每天談判十餘小時,持續近一個月,一直僵持到次年1月14日,仍然無法達成妥協。

  中美雙方談判代表——兩位鐵娘子只得各自請示最高領導人。實際上,最後的《中美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是在直到1月17日下午才簽訂的。

  這份經過了半年、六輪艱難會談的諒解備忘錄,其實主要內容只有兩條,一是中國政府同意按中國專利法,給予所有化學和藥品發明20年專利保護期。

  二是中國政府承諾,將在半年和一年內加入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和保護唱片的日內瓦公約。就這麼點事。

  為此,雙方談判官員,拍了多少次桌子,互放了多少次狠話,甚至互相對罵對方是「小偷」和「強盜」,最後都在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決策下,成了過去時。

  美國達到了基本目的,也就撤銷了徵稅清單。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復關」「入世」背景下的博弈】

  但美國以中方保護知識產權不力,侵權行為失控為由,於1994年6月和1996年4月兩次將中國列為特殊301條款重點國家,中美雙方就此展開了更為激烈的雙邊談判。

  1994年6月,USTR發起對中國6個月的「特別301調查」,到94年底,USTR提出了一份涉及向24類、價值28億美元的產品徵收100%重度懲罰性關稅的報復清單。

  ——這相當於當年中國對美出口的1/7。

  中國政府迅速作出反應,馬上宣布,如果受到美國的制裁將同時進行反報復,也列出了一份反報復清單。雙方再度劍拔弩張。

  美國將「最後通牒」的時限定在1995年的2月4日,也就是農曆大年初五,立春之日。

  而當2月4日到來的時候,一如既往地談判未果。美國又通過新聞發布會宣布,時間推遲到2月26日。說是「為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預留三個星期的寬限期」。

  又是經歷了近一年的9輪艱難談判,最後兩國各自做出讓步,於2月26日簽署了第二個知識產權協議,即《中美貿易協議》。

  文件強調,兩國繼續加強對知識產權的雙邊保護與合作,中國要從司法,特別是行政執法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全國實行為期6個月的重點執法期,重點查處假冒、盜版等侵權行為,對盜版侵權嚴重的企業停業整頓,保證知識產權制度的有效執行。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1996年4月,USTR發布年度報告,指責中國沒有認真執行1995年協議,第三次將中國確定為「重點國家」。

  5月15日,USTR聲稱如果中國不採取措施,美國將從6月17日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和電子產品等價值3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0%懲罰性關稅。

  ——這相當於前一年中國對美出口的1/8。

  在美國公布報復清單的同日,中國也公布了一份對美國貿易反報復的清單,涉及對美國生產的家電產品、汽車、通訊設備等進口徵收100%的特別關稅,暫停進口美國電影等音像作品,暫停受理審批對美國農藥、藥品的行政保護審理,暫停審批美國在華設立商貿分支機構和代表處等。

  6月13日至17日,經過5天的磋商,中美雙方達成一致,簽署了第三個《中美知識產權磋商協議》。這一磋商協議規定:

  (1)對美國的出版物和音像製品進口不設限額,並將關稅從60%降至9%-15%;

  (2)允許美國公司與中國實體建立生產、複製音像製品的合資企業。但產品的銷售要通過與中國出版社簽訂合同進行,接受中方審查。

  美方也放棄了在中國創辦出版社、音像製品公司和計算機軟體公司的獨資企業要求。自此,中美經貿爭端才開始緩和下來。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90年代的艱難時世】

  好了,根據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的結論?

  1、歷史證明,美國人不拉出個徵稅清單出來威脅一下,就根本沒法找中國談一談正事。大概中國理都不會理。

  讀懂了這一點,也就基本讀懂了今天的局勢。

  2、美國人搞所謂301條款,其實只是虛晃一槍,為了達到其他目的的博弈而已。

  當時美國想要的,無非就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音像製品准入這些合乎國際貿易規則的常規要求。

  但即便這樣,談判也往往非常激烈,多次交鋒。美國事先放出來的「最後期限」,一般都得自己延期。經過多次激烈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妥協的協議。

  3、那是中國相對很弱勢的時代,美國也占不了什麼便宜。

  實際上,中美就301條款的要挾與對抗,從根本上來說,還只是一個配角。

  在風雲動蕩的90年代,貫穿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的一件大事就是「復關」與「入世」,這才是談判的大背景。

  中國根據實際需要審慎修改做法,也大力提升了國內知識產權的保護水準。因為中國已在積極要求「復關」「入世」,內部法律規定應符合世貿規則。

  1992年9月4日,第一次修改的《專利法》頒布,其標準已基本達到了世貿組織知識產權規則的要求,《版權法》、《商標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方面也有不小進展。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這本1991年國內翻譯出版的川普著作,可以肯定就是無授權的譯作。

  像在1991年談判,中國方面也是很有顧慮的,中國化工和製藥產業會不會遭受滅頂之災?結果是沒有。

  在專利制度的護佑之下,中國葯企的創新精神與日俱增。根據2009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我國化學葯領域專利數據分析》顯示,2002年至2008年,我國化學葯領域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9.8%,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率達到42.8%,遠超出國外申請量13.8%和授權量14.4%的增長率。至於現在,肯定是更高得多了。

  4、美國最後沒佔中國便宜,但那的確是中國一個很弱勢的時代。

  90年代初,中美兩國的經濟、科技、軍力、國力差距在幾十倍以上。蘇聯解體,美國一家獨大,中國的國際環境也非常不好。

  由於國力不強,中國出口美國大部分屬於勞動密集類產品,談判一旦破裂,不但關係到中方的出口,而且關係到大量人員就業和社會穩定。

  更直接說,低利潤的紡織品和服裝是對美出口的主要商品,每年占對美出口總額的50%以上。這也正是當年「×億件襯衫/襪子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出處。

  而當時產能過剩,內需不足,紡織企業連年全行業虧損,還要爭奪外經貿部的出口配額。最後不得不多次「壓錠」減產,消滅落後產能,全國範圍內大量職工分流下崗,一些老牌棉紡企業相繼倒閉,從沿海到內地,各地都承受著煎熬的陣痛。

  如果美國真的加征100%關稅,甚至縮減進口配額,那對中國社會經濟穩定無疑是雪上加霜。這種壓力,不是現在的年輕人可以想象的。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美國已經習慣了,不鬧就辦不了事】

  其實說到底,美國90年代借用301條款的幾次威脅,還不是最大的。2005年的匯率之爭,才是美國真正喊得最大的一次,比現在川普嚷嚷的還要大得多。

  1994年1月1日,中國把美元兌人民幣官方牌價從虛高的5.8,直接一步到位,跳貶到了8.7(因為黑市早已按這個價格運轉),貶值幅度達50%。這也促進了出口增長。

  此後,人民幣匯率始終在較窄範圍內浮動,從1997年底到2005年初,更是長期鎖定在8.28,逐漸顯得低估。

  2001年底加入WTO之後,破除了貿易壁壘的中國製造業如猛虎下山,2002年出口增長22.4%,2003年出口增長更是高達34.6%。全世界都沒有意料到中國加入WTO后出口會增加這麼猛。

  從2003年起,國際社會強烈呼籲人民幣合理升值。國內外關於人民幣升值與否的論戰不斷升級。但不管外界怎麼說,中國就是不為所動。

  2004年的統計數據出來之後,中國出口又猛增了35.4%,一年增長超過三分之一。

  2005年4月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提案,要求人民幣匯率必須在6個月內升值。

  提案稱,如果北京不同意讓人民幣升值,就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一律加征27.5%的懲罰性關稅。這項修正案最終一旦成為法律,那中美經貿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

  因為2004年,中國統計的對美直接出口已達1250億美元,若計入經香港轉口部分,還會更高,大約在1600億美元。這可比川普嚷嚷的600億美元乘以25%可高多了。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中國處理問題的本源,依然是自主決策】

  但美國的威脅僅僅是中國政府決策的一個因素,還有一個更重要因素——國際社會已經預料到,中國遲早要調整不合理的匯率,實現人民幣合理估值。

  在強烈的升值預期背景下,大量國際熱錢趁低湧入,這些投機逐利的金融資本將在境內炒作資本與資源市場,對經濟運行和調控造成強大衝擊,甚至造成經濟不穩定乃至經濟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拖得越晚,越為不利。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中國於2005年7月21日,宣布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人民幣升值2%,到了8.11。

  中國採取的是漸進式緩慢升值的態勢。到2006年初,人民幣升值大約8.07左右,到2007年初升值到7.8的水平,到了2008年初,升值到了7.3左右。到2008年7月,人民幣升值到6.83,基本形成了這10年來我們所習慣的、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

  

陸媒:貿易戰 民族命運決戰?散了,美國套路而已

  這樣的模式,打消了國際熱錢的逐利預期,化解了金融風險,也並沒有影響中國出口增長。

  以人民幣計價,2006年出口比2005年增長了20%,以美元計價增長了28.25%。除2009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短暫影響外,中國出口迅猛增長的態勢一直持續到2015年內部經濟結構調整。

  總結回顧到這,你看懂美國一以貫之的套路了么?這套路就是:不鬧辦不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