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金融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周小川給出兩點答案(圖)

  

金融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周小川給出兩點答案(圖)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

  鳳凰網財經5月19日訊 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於5月19-20日召開。本屆論壇以「新時代金融改革開放與穩定發展」為主題,探討中國金融的當下與未來。鳳凰網財經全程直播。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表示,2008年第四季度討論危機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應對過程中,中國方面明確提出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經濟危機的產生和金融市場有一些活動有一些產品,包括一些比較冷門的衍生產品脫離了實體經濟有關。這些產品沒有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些環節容易大起大落。

  第二個就是經濟系統金融市場系統中的正反饋特性過為突出。也就是說經濟好的時候,股價也好,盈利也好,評級也好,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一出了問題的時候,就有很多落井下石,這是典型的正反饋特性。

  以下為演講實錄:

  周小川:各位來賓,學校的老師、同學早上好,我還看到我們一些老朋友包括匈牙利央行的行長。今天做這個主旨演講當不上,今年正好是全金融危機爆發的10周年,這個是從雷曼兄弟或者說兩房和雷曼兄弟事件算起的,如果要是從次貸危機還可以更早一點。10周年可以借這個機會講一些題目。

  我個人從中央銀行行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到現在才2個月,太敏感的題目沒有決定的題目講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借今天會議的題目和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這個機會講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經濟分析和經濟觀察,以及政策應對方法論上都有哪些需要思考的內容。

  準備的不充分,但是也是出一些題目,可以做進一步的研究,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我們要觀察一下在這10年中我們經濟研究、金融研究方面以及政策制訂方面,在哪些方面有所推進,哪些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第一個問題,在金融危機剛一爆發,金融界和政策界就結合其他學科研究並應對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問題,說到穩定性問題大家也都知道,從2008年底開始,就開始逐步推出順周期問題,逆周期的措施引進,最後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東西就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出台以後,又進一步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增加了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又在2014年在G20峰會上引入了總損失吸收能力這樣的措施,都是為了增強系統的逆周期性。

  這種研究系統穩定性的做法,從一開始實際上就借鑒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經驗。這些題目在清華討論特別有意義,因為清華更容易綜合各種不同的學科,特別是數理和工程方面學科。

  一個學科就是控制理論,控制理論直接研究系統的反饋特性,研究系統的穩定性,研究控制變數怎麼確定,如何應對系統中所產生的脈衝干擾,這顯然是很直接的。

  再有一個就是控制論,控制論的角度不僅研究了控制理論的內容,更包括了通訊是怎麼產生的,同時擴展到人類、動物以及其他生物界在這方面的響應機制,但是中間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研究反饋系統。

  再一個就是電子工程,電子工程特別對反饋系統有所研究。

  為什麼提這三個學科,確實是2008年第四季度討論危機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應對過程中,在國際上最核心討論中大家都引用這些知識,當時討論的時候中國方面在國際清算銀行和IMF的討論,我們明確提出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經濟危機的產生和金融市場有一些活動有一些產品,包括一些比較冷門的衍生產品脫離了實體經濟,沒有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些環節容易大起大落,第二個就是經濟系統金融市場系統中的正反饋特性過為突出,也就是說經濟好的時候股價也好盈利也好,評級也好,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一出了問題的時候就有很多落井下石,這是典型的正反饋特性。

  後來也有很多不同的學者和官員都在這方面做了發言寫了文章,所以把糾正經濟和金融市場系統中過渡的正反饋特性更多引入副反饋環節,作為金融系統穩定的一個重要措施被取得共識。

  在這個之後,也有一個問題,好多人他不熟悉剛才所說的那幾個學科,所以他們對反饋環節這個詞略微有一些生疏,另外就不太了解什麼是正反饋什麼是負反饋,有的人覺得好像正的東西都是好的,就像說正能量,所以是不是負反饋不好正反饋好,有些人不明白,2009年春夏天的時候呢,由國際清算銀行正式引入了另外一種比較好懂的說法,就是所謂的順周期性和逆周期性。

  這個做法最明顯的就是在系統中引入資本緩衝,要減少對評級機構的過度依賴,這類措施有一大把,都是建立在減少正反饋增加負反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