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熱帖:偏見狂歡節!中國人缺乏體諒別人的能力

  

熱帖:偏見狂歡節!中國人缺乏體諒別人的能力

  剛剛結束的中國春節長假同德國人過聖誕節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同家人共度這一時光,大吃大喝,有時也會無聊,為避免這一尷尬局面打開電視。中國每年春節的高潮都是大年三十央視播放的春晚,7億觀眾的收視率,堪稱全球之最。春晚誕生於1983年,人們說,它是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但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哈哈鏡"。對它的定位可以在德國以前星期六晚間播出的"想挑戰嗎?"和中國國家雜技團的表演之間的某一處:4個多小時的表演集中了歌舞、雜技、小品。14億中國人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偏愛,當代明星、京劇名角,以及民間的英雄,都會一個接一個地走上舞台。也少不了政治上的自我表揚,它已成為傳統,比如今年的春晚出現了習近平"一帶一路"的項目以及中國在非洲的積極活動,不幸的是,後者的表演完全沒有達到預期。

    用非洲人作為猴子

  一個十分鐘的小品講述中國同肯亞的出色合作,中國在那裡修建了一條連接內羅畢和蒙巴薩的鐵路,去年年底通車。遺憾的是,小品使用了狂歡節的不當手法,伴隨著夏奇拉( Shakira)Waka Waka的樂曲,一群裝扮成羚羊或長頸鹿的非洲舞蹈演員蹦上舞台,還有一名非洲演員扮成猴子的樣子,擔當主角。這還不夠,女演員婁乃明把臉抹黑,臀部加寬,大腿做粗,頭上頂著水果籃以"非洲母親"的身份上場,表達謝意,她說,中國為非洲做出了太多的貢獻,"我愛中國!我愛中國人!"

  社交媒體上很快萬炮齊轟,稱這一小品"十足的種族主義"、"令人討厭"。一名網友寫道,他為國家和人民感到羞恥。稍後,國際輿論也很快跟上,其主調是:中國公開顯示了它的新殖民主義傾向,並將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暴露無遺。

  面對批評,尤其來自西方的批評,中國國家媒體並不在意,在他們看來,這些批評來自曾經的宗主國,當時,中國人不得不忍受奴隸般的條件,在白人的種植園當牛做馬,中國勞工也參加修建巴拿馬運河。這樣說並沒有全錯。然而,非洲小品依然反映了中國在精神領域的落後,還沒有融入世界大家庭。說落後,是因為負責電視節目的眾人當中,居然沒有一人想到,這樣做可能會讓非洲人感到在嘲諷他們。而且,這並非個案:此前的洗衣液廣告,不就是把非洲黑人洗白了嗎?不久前一個展覽不得不關閉,因為策展人將人像和非洲動物像掛在一起,以比較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

   缺乏敏感,缺乏反省的意願

  很多中國年輕人在社交媒體發言,認為春晚非洲小品太缺乏敏感度,但這些帖子都遭到刪除,而刪貼的做法恰恰反映沒有意願敏感起來,也沒有意願開始反省。政治正確與否,一如既往,還是由政府說了算。而北京自己倒是極度敏感,尤其是在它感受到遭到別國侮辱的情況下。

  今年1月,許多外國在華公司受到警告,因為它們在公司的網頁上將台灣作為了單個的國家,許多情況下,這是過失而並非有意而為之。今年2月初,戴姆勒在中國陷入重圍,因為戴姆勒在中國大陸被封鎖的Instagram上引用了達賴喇嘛的一句並不犀利的話:"從各個角度看問題,你會變得更加開明。"戴姆勒原想用達賴喇嘛的視角開始新的一周。

  "人民日報"對此的回答十分迅速,社論寫道:"如果某國企業為希特勒唱讚歌,把希特勒的'名言'廣為傳播,抑或奉德國分裂勢力的言辭為圭臬,德國人會作何感想?"

  春晚非洲小品以及戴姆勒道歉之後,人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說,北京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尺度。來自衣索比亞的30歲的法律大學生格塔謝夫(Hannah Getachew)認為,犯錯誤不要緊,如果央視為此而道歉則是更恰當的。她說的有道理,但這樣的道歉直到今天還沒有出現。同世界接軌,或者說充滿自信,應該不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