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派系鬥爭傳言不攻自破 胡春華高票入閣原因解讀

  北京時間3月2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率領新一屆內閣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現身記者會。在此前一天中國人大針對國務院副總理的投票選舉中,「60后」團派宿將胡春華得票最高。中國全國人大上這一民意表達,有著什麼樣的政治寓意?

  在2,969名人大代表間展開的這一投票選舉,韓正獲得2,965票贊成、4票反對、0票棄權;孫春蘭獲得2,956票贊成、5票反對、8票棄權;胡春華2,968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劉鶴2,964票贊成、3票反對、2票棄權。

  

派系鬥爭傳言不攻自破 胡春華高票入閣原因解讀

  「60后」胡春華(左二)是李克強內閣最年輕副總理(圖源:Reuters)

  而僅僅幾個月前,政治疑雲尚籠罩著有「共青團系」背景的胡春華。眾所眾知,早在2016年,中紀委罕見高調批判共青團「四化」頑疾,即「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中共十九大前夕,習近平對共青團「空喊口號」、「形同虛設」、「四肢麻痹」等嚴厲批評講話曝光。

  上述共青團震蕩,加之重慶市委原書記孫政才渉貪落馬,在中共政壇激起巨大漣漪,政治大環境不確定性陡增。儘管胡春華在中共十九大上連任政治局委員並奉調入京,但對其卸任廣東省委書記之後去向如何,一直為外界高度關注。

  分析人士指,「公道自在人心」,今次胡春華高票當選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政治疑雲一掃而盡以外,亦表明胡在中共內部擁有一定的人望,其個人能力素質、政治風格以及政治履歷得到充分認可。儘管在胡政治升遷過程中,的確曾受益於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的賞識,但沒人會刻薄地將之歸類為「坐直升飛機上升的官員」。

  胡春華出生在中國中部省份湖北五峰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從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畢業后,胡並沒有選擇留在北京,或者去發達的中國東部地區,而是主動要求去貧窮落後的西部邊疆省份西藏,這是需要巨大決心和勇氣的。

  胡春華先後兩次入藏總計18年之久,職位歷經組織系統、宣傳系統、行署副專員(相當於地級市副市長)、地委書記、自治區常務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這一政治軌跡對外界質疑胡春華是否擁有足夠的基層經驗也是有效回擊。

  在其後河北省省長、內蒙古自治區區委書記、廣東省委書記任上,胡春華注重實效、低調務實的執政風格依然未改。「十九大前瞻」的北戴河會議期間,正當中共政治局成員在這一度假勝地就黨代會人事議題交換意見的時候,2017年8月2日至13日,胡還緊鑼密鼓調研廣東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惠州市,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科技創新。

  胡春華高票當選副總理另一個原因,源於中共黨內一種共識,中共亟待吸納年輕梯隊進入核心決策圈。目前中共從中央到地方執政團隊的主體是1950年代生人。

  而任何一個政黨若要長期有效執政,除了厚植執政根基和選擇適當的執政戰略,還離不開老中青三梯隊的團隊建設,發現新人、大膽使用新人、磨鍊新人,大膽交接班,列寧式政黨一直有一個經典口號「幹部決定一切」。

  在習近平的大力布局之下,「60后」中共高官已經漸成氣候和規模。政治局委員層面3人,分別是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中辦主任丁薛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省部級大員層面,僅地方黨政一把手和國務院各部部長就有20位之多,內中包括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北京市長陳吉寧、國安部部長陳文清等。

  北京政治觀察人士稱,胡春華此番高票當選副總理,還表明中南海罕見整肅共青團,其目的是「政治追殺」共青團系統高官,將之摒除在中共核心決策圈之外這一傳言是不實的。

  十八大后,習和中共大刀闊斧改革共青團的初衷,和習上台之初在中共黨內復興「群眾路線」相類似,是解決共青團脫離實際脫離民眾的問題,習希望金剛怒目式的改革措施幫助共青團更加「接地氣」。

  基於上述實際原因,胡春華的這一政治提升,無論是對其個人,還是對於中共,都有著某種指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