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海龜趴垃圾堆產卵」刷爆朋友圈(圖/視頻)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海龜趴在垃圾堆里產卵的視頻,其背後日趨惡化的海洋生態環境警醒世人。

  1月22日晚上,澎湃新聞聯繫到了視頻拍攝者,研究陸蟹生態的台灣學者劉烘昌博士。

  他向澎湃新聞講述了拍攝這段視頻背後的故事。劉烘昌在回復的郵件中稱,視頻拍攝於去年的聖誕節,地點是聖誕島,這是位於一座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印度洋海島。

>>

  

「海龜趴垃圾堆產卵」刷爆朋友圈(圖/視頻)

  看看新聞 圖

  2017年12月25日晚間,劉烘昌一行六人來到格烈達海灘觀看海龜產卵,意外發現並記錄了上述一幕。隨後,他將拍攝的視頻提供給了台灣公共電視台紀錄片節目「我們的島」。視頻也引來了BBC的關注,希望可以在其EARTH頻道播放,以起到宣傳保護自然的作用。

  劉烘昌說,將視頻提供給台灣公共電視台和BBC這樣的公共媒體,目的是希望有更多人自我反思,反思人類對大自然造成的嚴重破壞,身體力行,挺身出來保護自然環境。

  注射針筒、釣魚用的浮標、塑料玩具、空的瓦斯鋼瓶等等,這些海洋垃圾究竟帶來怎樣的威脅?

  劉烘昌告訴澎湃新聞,廢棄的流刺網會造成海洋魚類的死亡、海龜等海洋生物誤食塑料袋嚴重至死。當然,人類可能最終飽嘗自己種下的惡果,「除了影響海洋生物的健康之外,這些垃圾最後也會通過自然生態體系的食物鏈進入到所有生物的體內,包括我們人類」。

  因此,他呼籲人類除不亂丟垃圾之外,還要妥善處理陸地上的垃圾,並努力清除海洋中已有的垃圾。

  據劉烘昌講,目前,住在聖誕島的居民已自發去格烈達海灘清除垃圾,澳洲本土人也組成志願團,準確前往島上協助清理垃圾。

  拍攝到那一幕心情很低落

  劉烘昌,研究陸蟹生態的台灣學者。2012年,他辭去了台灣靜宜大學的工作。自2013年始,他每年都要去與台灣島相距萬里的聖誕島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陸蟹研究。聖誕島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印度洋海島,其東邊的格烈達海灘是他研究的主要樣區。

  2017年12月25日,聖誕節,聖誕島全島放假。當日晚上八點五十分左右,劉烘昌帶著同在聖誕島上工作的五名台灣年輕人前往格烈達海灘觀看海龜。

  九點四十五分,劉烘昌一行六人抵達格烈達海灘。他們先是看到五隻小海龜,其中四隻已至死亡邊緣,同行的年輕人拍照后將五隻小海龜放歸大海。

  「大概十一點左右,我聽到異樣的聲音,我用紅燈手電筒檢查周圍發現海灘的南邊有一隻海龜正在上岸。隨後,我們繼續開燈等待,準備等海龜挖好產卵洞穴,開始生蛋時再去觀察。」劉烘昌向澎湃新聞描述了當時發現母海龜的情景。

  時間已過一個半小時,十二點三十分,劉烘昌等六人仍沒有聽到海龜挖掘的聲音。他們等不及了,遂前往挖洞處探個究竟,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

  一隻碩大的海龜竟在垃圾堆里奮力掙扎,那是一頭綠海龜,在海龜家族中是大塊頭,屬瀕危物種。成堆的垃圾影響了海龜挖掘洞穴的進度,劉烘昌說,看到這一幕,他心情很低落,「拍攝完也沒有成就感」。

  他將成堆的垃圾比作是百貨公司,應有盡有,以塑料垃圾居多。「空奶瓶、各種拖鞋、打火機最多,也包括注射針筒和針頭、釣魚用的浮標、塑料玩具、空的瓦斯鋼瓶」。

  拍攝了一兩分鐘后,劉烘昌把隨行的年輕人送回住處。他不放心,又隻身返回格烈達海灘,那時已是第二天的兩點二十分左右。

  此時,母海龜已完成產卵,正在挖沙掩埋其產卵洞穴,並用鰭狀的橈足撥沙掩飾其產卵的位置。劉烘昌拍攝這一場景直至三點四十分才離開。

  他說,那時潮水已低,產卵完的母海龜應該回不了大海,因為格烈達海灘低潮線處是礁岩的基質,退潮時會露出水面,海龜無法爬行通過,必須等到潮水淹沒岩礁到一定深度,海龜才能夠游回大海,那個時候也就天亮了。

  1月12日,劉烘昌拍攝的視頻在台灣公共電視台紀錄片節目「我們的島」中播放,隨即引發熱議。BBC-EARTH頻道也聯繫到劉烘昌。劉烘昌授權EARTH播放了這段視頻。BBC平台影響力巨大,截至目前,這段視頻已被轉發超過10萬次。

  面對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劉烘昌認為,這麼短的時間內有這麼多人觀看視頻並分享,說明大家都很關心這件事。「因為大多數人待在都市叢林中,不了解自然野外中實際發生的事情。人都有惻隱之心,看到海龜在垃圾堆中產卵的困難艱辛及小海龜爬不出來的畫面當然會很難過。」

  小海龜在垃圾堆里爬行的畫面是劉烘昌在前年拍攝的,據他回憶,當時一共救助了90多隻小海龜。劉烘昌當時將這段視頻提供給了聖誕島國家公園的人,希望他們注意垃圾引發的問題。

  海灘上的垃圾一年比一年多

  格烈達海灘的垃圾問題由來已久,劉烘昌坦言,其實拍攝到那一幕既低落也不意外,「我早就知道海龜在垃圾堆里產卵」。

  劉烘昌告訴澎湃新聞,聖誕島是個人煙稀少的島嶼,大部分海岸是海涯,格烈達海灘因為是東邊最內凹處的沙灘,所以彙集了大量的海漂垃圾。

  格烈達海灘因距離島上居民區還有一段距離,並非是他們會常前往活動的海灘,所以,島民其實並不了解格烈達海灘的現狀。他說,這些垃圾並非聖誕島居民隨意丟棄的。雖然當地人到海灘遊玩時也常常主動清理,但還是清理不完。

  遠離人類居住地的格烈達海灘成為劉烘昌研究陸蟹的主要樣區,為了陸蟹的生態,也為了讓團隊工作的地點舒適宜人,他的團隊在2013年和2014年先後兩次將所有的海灘垃圾清除完畢。

  但他們發現,垃圾是清理不完的。「一年比一年多,到2015年以後,憑我們的能力只能清除部分垃圾。再到2016年,我都是自己一人到聖誕島上進行陸蟹研究,當然更沒有能力清除完垃圾」,面對成堆的垃圾,劉烘昌顯得很無奈。

  既然不是島民丟棄的垃圾,那這些威脅海洋生態的垃圾從何而來?

  劉烘昌表示,海洋垃圾並不全是人類隨手丟棄造成的,不適當的垃圾掩埋場也會形成大量海洋垃圾。「許多國家會將垃圾掩埋場設置在海邊或河邊,垃圾會因洪水或是颱風的因素飄入大海」。

  此外,他還認為,海嘯也是造成海洋垃圾的重要原因之一。「2011年日本311大海嘯造成約500萬噸海洋漂流物,其中就包括許多塑料垃圾。2004年南亞大海嘯也造成大量的海洋垃圾」。

  海龜奮力掙扎,視頻僅傳遞出垃圾影響的表象,更深層次的威脅亟需人類關注。

  劉烘昌說,一些垃圾如廢棄的流刺網會造成魚類、海龜、海豚的大量死亡。海龜及一些吃水母的魚類會誤食塑料袋,嚴重的會造成死亡,更小的塑料微粒則被海洋浮游生物或濾食性動物誤食。

  海洋垃圾影響的不僅僅是某一物種,而是整個生態體系,直至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劉烘昌如是說。

  將視頻授權在媒體上播放,劉烘昌是希望更多人看到視頻后能夠自我反省,省思我們人類對大自然造成的嚴重的破壞,也省思自己個人的行為是否也造成環境的破壞。當然,他更希望許多人反省後行動起來,挺身而出保衛自然環境。

  除了不亂丟垃圾外,他呼籲民眾要督促政府部門妥善處理陸地上的垃圾,並努力清除海洋中已有的垃圾。劉烘昌警示,「連我們用的洗面乳裡面的塑料微粒都能造成嚴重的海洋生態問題」。